文章分類Article

散瞳劑

enlightened何謂散瞳劑enlightened

我們知道,有兩種自主神經系統控制我們的眼球

一種叫交感神經,它控制瞳孔的放大

一種叫副交感神經,它控制瞳孔的收縮

同時它也能控制眼球內的一條小肌肉—叫做睫狀肌。

這條睫狀肌它能使眼球內的水晶體變胖變瘦

藉由這種調節,我們人就能看近看遠。

肌肉長期處在收縮狀態時,就會發生痙攣的現象

發生在睫狀肌身上,人們就只能看近,而不能看遠

好像近視的症狀一樣,可是它與近視發生的原因又不相同

所以醫師們就叫它假性近視。

醫師們發現用一種藥物能強迫睫狀肌放鬆

改善假性近視的情形,那就是副交感神經的抑制劑-散瞳劑

 

enlightened散瞳劑可分為長效及短效兩大類enlightened

首先請看看所點散瞳劑的藥名

如果是Tropicamide、Mydriacyl、Mydrin等都屬於短效散瞳劑。如果是阿托品Atropin則是長效散瞳劑。

也可從點藥後的反應來判斷。如果晚上睡前點藥後第二天早上會怕光,會看近模糊的就是長效散瞳劑。如果沒有這種副作用的就是短效散瞳劑。

 

enlightened散瞳劑的副作用enlightened

散瞳劑又叫作睫狀肌麻痺劑是副交感神經阻斷劑

,對全身有便秘.口乾.嗜睡等副作用,

對眼睛則以怕光及看近模糊為最明顯的副作用。

因為散瞳劑會造成瞳孔持續放大,

無法隨著外在光線強弱而收縮,

因此使用者會有怕光的反應,

且近距離用眼時會因睫狀肌麻痺而視力模糊;

點散瞳劑就是強迫眼睛 ( 多休息 ),怕光雖然是正常反應

但是出外應該戴墨鏡.帽子遮陽,

以免過度曝曬在紫外線下,

長期點藥後將來造成眼睛病變。

有少數的小孩會眼壓升高,所以點散朣劑的小孩,

應時常量眼壓來鑑測,

如果點藥後眼壓高於20 mmHg 以上也就是有青光眼的傾向

即不適合以散瞳劑來治療近視。

長期點用Atropine 停藥後

仍可能有調適能力(調節能力Accommodation)降低現象

 

enlightened散瞳劑的幾個迷思enlightened

點散瞳劑-近視度數降低?

已經有近視的孩子,

家長們無不希望度數可以經過治療而減少,

當醫師開立散瞳劑的處方時,若沒有聽清楚醫師的解釋,很多家長會誤以為散瞳劑的治療可以減少近視度數。

事實上,散瞳劑僅能減緩近視度數的加深,

無法減少已形成的近視度數

也就是說散瞳劑對於近視只能控制,無法逆轉。

因此,醫師治療的目標當然不是讓孩子的近視度數減少,

而是在兒童和青少年這段眼球仍在發育,

非常容易因為不當刺激而近視加深的時期,

想辦法減緩甚至抑制近視度數的增加,

最終希望避免高度近視及其相關併發的眼疾產生。

然而剛開始點散瞳劑的孩子,

點一陣子再去驗光測量度數,

確實常會有度數稍微減少的現象,

但這只是孩子眼睛的睫狀肌經過散瞳劑的作用完全放鬆後所呈現的度數,

並不是散瞳劑真的有讓近視逆轉的效果,

孩子繼續點散瞳劑度數是不可能再越來越少的。

 

enlightened聽說有可能會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enlightened

國內外在眼醫學界或是視光學界

長期來一直都有彼此不同的論點和立場,

從客觀的立場來說,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

散瞳劑被用來控制學童近視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了,

若短時間內會出現這些嚴重的問題,醫師早就會發現,

也早就嚇得不敢再用了。

至於長時間來講會不會有這些問題,也就是兒童時期點,

到了年紀五、六十歲會不會比較容易有這些毛病,

目前並沒有連續案例報告發現這個現象,

也沒有大規模研究證實會或不會這種研究

相反來說阿托平散瞳劑,

會促使眼睛虹彩.平滑肌.瞳孔擴大並限制眼睛調節反應,

阿托平散瞳劑,主要用於小孩.成人或不合作病人眼睛屈光度的檢查,

也可用於防止因虹彩炎引起的粘連。

但其副作用不可不注意,用於小孩可能出現表皮泛紅.

口渴.心跳加速.風寒.幻象等毒害,

眼部則有過敏性反應.眼皮浮腫.眼睛騷癢.虹彩萎縮.

閉鎖性青光眼等危險.。

有開放性青光眼病人可能增高其眼壓。

生理系統產生的毒害有漸進性呼吸壓迫.心理幻覺等。

總結來說:

不挑食,良好的用眼習慣才是最好的控制度數方式

 

enlightened點散瞳劑還需要配眼鏡嗎?enlightened

一般依小朋友度數及狀況而定,

如果看電視或上課有時看不清楚或瞇眼的現象時,

可能就需要配眼鏡了,

配戴眼鏡並不會引起近視度數增加,

長時間近距離使用眼睛才是造成近視的主要原因,

因此眼鏡是當配則配,

逞強不戴眼鏡,反而可能導致近視或散光度數的增加

使用散瞳劑後會造成近方式標不清楚,

而有機率的影響視覺習慣,或是影響學習狀況,

倘若能搭配雙焦式的眼鏡使用便可大大達到預防效果

 

 

 

TOP